Stopping of Heat | Mr. Wang Jie’s Glamping

24節氣 X 24位朋友

24節氣 X 24位朋友是由生活美学品牌羽ASPLUME创始人姜辉先生发起的一项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艺术实验。

“在过去的一年中,羽空间已经做了一个完整版的24節氣,我们把它叫做1.0版本,是我们对于节气对于自然的一种探索和探索后对生活的表达,今年我们希望把它变成2.0版本,通过邀请24位好朋友,大家从不同的专业、不同视角出发面对24節氣,想一想24節氣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自然的关系,我们如何用当代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它。”

#处暑

二零二零庚子年

农历七月初四

2020/08/22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去也。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本期嘉宾

王捷

(微博@王捷W__jj)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身外之物 smorethings男包品牌 主理人

户外露营资深玩家

INTERLOCUTION

J : 今天我们请到了王捷老师作客我们的羽空间,王捷老师是央美的平面系的老师。今天的这个节气叫处暑,我觉得是最宝贵的节气,甚至比春天有可能时间要长,气候要稳定的这么一个时间段,也是最适合我们出去转转,跟大自然更多地打打交道。马上冬天就来了,所以处暑这个节气,请王捷老师跟我们一起来聊聊您的户外生活。
W : 我其实挺喜欢到户外去玩的。上学的时候经常组织朋友们、同学们一块去户外去徒步的一些活动,但是我真正开始在户外得到乐趣的实际上是我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那个阶段30岁左右,生活开始步入一个快速发展,但是又不想让它快速地进入一个固定的状态,因为有了孩子,重心就突然偏向于孩子了,那个时候、那个年龄你又不太甘心,所以我就觉得我应该尝试一个不太一样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买了越野车,那个时候我的户外跟今天的状态很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穿越或者是越野为主线,我其实是一个特别理性保险的人,一般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什么事都要安排得很妥贴,这是很多平面设计师是处女座的一个原因。你要对细节不断地推敲,它可能是做设计的一个很好的一个潜质吧。所以当你到了自然里面突然发现你所有的事情可能你都掌控不了,有很多的意外发生,然后你准备得再充分,你发现每次回来了以后,你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我再去需要准备哪些装备,让我的下次活动更加有条不紊,更加有保障。其实对自己来讲是挺有趣的一个过程,就是出去之前和回来之后的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过程,真正你在过程里的时候,你其实什么都不想,就是还是放空的一个状态,你就去体会那个过程就好了。

J : 那您觉得这么多年的徒步、越野,然后到了现在的风格露营,给您的职业有没有重新的一些认识?

W : 我觉得还是有挺多的帮助的,刚开始去做穿越的时候,实际上还处在对自我的那种恐惧感的一个克服的状态,有很多都不确定性,比如说车就陷河里了或车爬大坡,突然你在半坡上给熄火了,然后你需要坡起,但那个坡起是非常陡的坡起,下面还都是石子,就是有可能弄不好就翻滚下去了,所有都在不可控的情况下,你要克服的实际上是个人状态,就是你个人和自然的状态,其实我们做设计里面,我们学的时候都学的那个西方设计。你总会有一个阶段发现你会回到你的文化的自身的脉络里来,所以这时候理解你的文化核心的时候,就是中国古人和自然的状态是特别贴近的一个状态,我们肯定今天是很难达到那种状态,但是在今天城市里面,你会发现朴素的这种哲学对我们今天的影响还是细致入微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做风格露营的时候,风格露营可能不是中国先发起的,但是我们今天在户外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状态的时候,你就发现你有很多机会可以主动地定义它,我怎么是舒服的,我怎么认为是舒服的,我可能搬家露营但我带的东西跟别人都不一样。我要选择那种比较舒服的状态不一样,所以我近些年来在出去风格露营的时候,每次出去之前因为装备一定是太多的,每次想我要带最有限的哪几样装备,然后谁去,怎么去玩,这个可能是你对物品的理解。反过来,其实它对设计这件事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今天必须理解一个事说的简单点,就是生产关系和消费的关系,你看那个新的风格露营,其实它是带起了一个新的审美的潮流。

也就是说城市青年不再唱卡拉OK了,也不再逛街了,只网购又满足不了自己的娱乐需求,那去自然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发点,但是传统的户外又太糙了。花花绿绿的帐蓬和那些铝锅,又看起来让你感觉生活不那么美好,甚至你在执行一个功能性事件,它跟你的那种娱乐方式又不一样。所以这时候风格露营起来了,风格露营包含的是全品位的产品和你的消费形态,所以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就是比较新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们一直觉得风格露营针对的是喜欢出去玩的人,但今天不是了,你发现它跨越了阶层和年龄。跨越了教育背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方式,再包括现在的疫情,由于大家很久被憋着放不出来,所以都有一颗出去野的心到大自然里面,周围也没有太多人,我也不去景区,我哪人少去哪。所以这种状态其实是把这种习惯快速拓展开来。

J : 这种状态有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家庭,其实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得到了一种平衡。对于当今来讲,我觉得慢慢地我们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种风格露营的话,其实舒服是我们的核心。

J : 我们到了户外有一些挑战,有一些我觉得看似或许会发生的一些危机,我们去应对它,这种状态其实是不是蛮舒服的。
W : 蛮舒服的,其实这种方式,一个维度来讲,风格露营还有一个就是技能的维度,就是说你在户外怎么去克服一些日常特别简单的问题,因为其实我们在城市里是一个特别精密的运作机制,就是你需要电有电,一插就有了,你需要热水或者你需要火,你需要照明,需要饱暖,所有都是系统在维护。
J : 对。
W : 但是在户外的时候,你带了什么就有什么,没带就是没有,你的解决方案就是应对的你怎么去渡过这段时间,所以这个其实是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你在户外有限的条件下,去解决你在户外生活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困难,那些困难其实都是小困难,都是预料之中的困难;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西方人征服自然,那个是自我实现,就是我一定要攀上最高的山峰。那个是有关自我实现,他们是个人主义的那种自我实现,但我们其实更多讲的是跟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其实在户外,早些年,比如说我去穿越的时候,那种就比较虐自己,可能大部分时间在路上,很颠簸、很晕的路上,一会过河,一会爬山。然后你停下来的时候冲个泡面,吃得也很糙。那个时候其实还是有点像西方的个人实现,在征服自然、征服自我、挑战自我的极限,那个其实跟我们的愿望不一样,跟我自己不在一个点上,突然觉得我不能那么玩了,可能还是要找到一个对的方式,所以正好有了早期的那个Glamping奢华露营,今天叫风格露营。有了这个方式,突然发现这个跟设计师太对了,就是你发现每一样物品,每一个场景甚至是帐篷,每一个细节都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审美需求,我就觉得这个事都对了,个人和物品的环境的关系就都对了,这个时候你就觉得找到主场了。

W : 设计师选物一般都会比较矫情,因为自己之前的那个审美训练,也会对物品的使用,即便你并不准备把这个事做得特别专业,但是你对物品的要求很高。我对物品的装备的要求最开始是,比如说扔掉工业通用品,尽量使用一些半手工的,让它看起来有点别致的小批量的。到后来尽量选一些老的有故事的,然后你在使用一件物品的时候,你还能知道它以前的使用形态,有很强的代入感。
J : 今天王老师把自己的身边非常喜欢的一些物品带到了我们的这个空间里面,我们搭了这么一个背景,它模拟了一下我们在户外的一种状态。今天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带来的这些美物吧?
W : 天幕,以前的天幕有点像今天的停车棚一样。四根铝管加一个特别规矩的幕出来。后来,其实新的露营就是有了布、绳子和杆的关系,这三个关系能让天幕有各种各样的搭法。我每次出去搭得都不太一样,你的绳子长短,和你固定的点的长短,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它就比较有趣,比较适合我们后来的那种户外的那种方式。

去露营其实要带的东西里面,第一位的可能就是帐篷。帐篷跟天幕是在一起的。选择一个帐篷,其实是很费力的一个过程,我身边很多做设计的朋友经常会问我说买什么帐篷的时候就挺难介绍的。因为你首先要知道你喜欢哪种造型,先不论功能和几个人。先说造型,根据你的基础需求,你列出来一些他去选哪些喜欢,然后才到了具体的功能,比如说你是不是具备快速搭建帐篷的能力,有些帐篷很难搭建。一个人完不成,要两个人以上才能够搭建起来,那如果是金字塔帐篷,中间一个中杆就容易一些。还有一些自动帐一拉就行。所以就是帐篷的选择到物品的选择,其实里面最重要的是住。首先你得睡舒服。再有是吃好,其实风格露营把帐篷搭好,最大的任务就是琢磨吃,一天三顿怎么把它做好。在户外露营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顿好吃的。
J :  就是从早餐到午餐再到晚餐怎么吃,感觉还要一套设备才可以。
W : 出去之前你要列单子怎么做,有一些半加工,有一些要加工好,现在我们还要带冰箱。因为夏天热了以后,有冰箱,很多食材就可以保持得很新鲜。然后你要做饭,你的火就要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我们用最多的是气罐,卡式炉。气罐其实特别方便干净,火力又大,但是它也有它的问题,就是比如说气罐它的耐用性不那么好,你要旺火开的话,一会就烧完了,你要带很多罐,那些罐体积又比较占体积。通常我们都会带,比如说煤油炉或者汽油炉,汽油炉有点危险,或者酒精炉,还有气罐,这些都会带,你要快速地立刻要吃上的时候,你可能就用气罐了。然后如果你有时间,比如说你要慢炖,炖牛肉,你可能用木炭。我早些年一直用气罐,但是后来就觉得气罐,老得担心这个气罐会用完,所以这个火没法随心所欲地一直让它热着。后来我就转向那个汽油,现在就主要用煤油炉和木炭,就这两种取火的方法。而且炭火在户外还有个篝火的作用。

J : 那您来介绍介绍今天带来的灯或者讲讲灯?
W : 灯其实分几种在户外,首先,我其实早期是用电灯用很久,其实我们今天能买到的很多也是电灯,用电的灯,你要带小的电瓶,可以太阳能充电的电瓶也很方便。我现在买的都是那种航海的灯。然后,比较方便的一种就是煤油灯,实际上在西方工业社会,整个大概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一直在用煤油灯,煤油灯是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它的结构,由于我们国内也有煤油灯,都是基本上在明清时期从国外进口进来的,我们其实没有做煤油灯的历史,所以这些老的煤油灯,我们基本上都是去eBay(易贝)、海淘上去买,现在依然还能买到新的煤油灯,比如说德国那个Petromax品牌,还在做新的灯。

我们都偏向于买老的灯,因为它有历史,同时有一些老灯它的技术在那个时代是主力的照明,所以它的技术特别稳定。同样都是煤油灯,但你发现大家买煤油灯的时候,先从国内的海锚品牌买起,就是国内的海锚煤油灯有一些技术的门槛,经常点不好就把房子也点了,很快有大火球。但是你一旦入了门之后,你再去点这些容易点的。
煤油灯户外用就很好,在以前的就是在军队里边尤其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你如果能喝上一杯咖啡在行军途中喝上一杯咖啡,能吃到好的牛排,能抽到好的烟,对士气的鼓舞是特别大的一个激励,所以就是这些装备是花了很大力气去研制的,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会收军品,军品一是质量非常可靠,而且它的设计是非常适宜户外的艰苦环境,所以今天使用就非常方便。

W : 刚开始你会觉得煤油的味道很困扰,但是你很快就喜欢上了,我在冬天有点冷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下班在工作室里都会把灯点起来,它会自然地散发一点点煤油的味道。其实它特别有亲人性,因为可能跟我们基因里边最核心那个部分,就是我们会使用火了以后,我们才有了熟食,我们看到火光会觉得很放松,所以欧洲会有壁炉这个装置。所以同样有电灯的情况之下,煤油的火苗,它会有波动感的时候,你就会很放松、很舒服。
J : 我们会觉得它会有跳动感、生命感,这也是我们其实你看在空间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究就是除了这个灯光以外,我们要有火光、有壁炉的光、有烛光。就是说你的餐再OK或者再贵,你不如其实放一个蜡烛有点跳动的感觉,或者你在跟亲人或者是在跟伴侣在用餐的时候,这种氛围感会很强,这是很难用现代化的东西来去替代这种情怀。

J : 今天您带了很多生活当中特别有故事的产品,我最感兴趣的或者最有意思的是这一件咖啡套装。
W : 这个是一个奥地利的行军的咖啡套装,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铝材质表面的这种光泽感。铝的东西其实有材质挺好的美感,我买了这个小的套装。拿回来了以后,我会看它其实容量那么小,它一次就够两个人喝一小口,抿一小口的量。然后你就会想,为什么大费周折要做这么样一个便携的套装,为了那么一小口是吧?所以其实它就回到了生活最根本的地方。
J : 为什么?
W : 它应对在户外使用,其实是我必须要喝到咖啡,我才能够静下心来去体会那个环境的状态,或者说能让我很好地放松,咖啡在他的生活里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像鲜花在家居的环境里面,我们现在慢慢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鲜花生鲜的品牌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其实也是,我们的家居环境里面需要鲜花、需要艺术品、需要更贴合今天的消费形态的东西。为了咖啡费了那么大的周章,去做了这么小的一个量的产品,其实就是为了当时的这种使用形态,就是我必须在户外要喝到咖啡的时候,咖啡粉可能都是磨好装在袋子里的,然后把它倒出来,然后煮一个咖啡。它的小的配件设计得其实很精致,你就会发现它在一口这个咖啡里面,一点没有妥协仪式感,这个小的杯,然后杯拿着烫会有小的卡子,会有不同装糖的、装咖啡豆的架子,其实是一个虹吸的摩卡壶的原理,但是这个壶容量就是巴掌大,很小的一个壶。我觉得这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仪式感。

J : 我觉得在这个时节的确特别适合在北京的周边感受一下自然。不管是老中青也好,我们都要去享受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我们要做哪些基本的装备?
W : 我觉得第一次出去,不要一次性地把装备都买全了,因为你不知道你以后会在户外怎么样去玩,然后另外有可能你玩一次就不再出去了,这是有可能的。所以其实第一次出去的准备是有些建议,首先你要买对的东西,比如说有账篷、睡袋等,还有食物要做些准备的,如果你在户外做吃的会有困难的话,你可以半加工。比如说把一些肉炖好了,去户外再 加热一下就可以,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办法可以解决吃得问题的。我每次出去会炖牛肉或者带半加工一些东西,用铁锅炖好,把它带出去,然后第一顿的主食你就可以用它来解决,因为你要如果在户外开始炖肉的话,它要花很长时间。因为你一去到户外先要搭账篷,你把所有东西都摆到位的时候,你再去开始做饭,那就会非常迟。

所以其实你半加工一些食物带出去,一加热就可以吃,那第一顿就解决了,然后第二顿饭如果你要待不止一晚的话,那第二顿饭正好填充了第二天白天的空闲时间,这样你会有十几个小时去做,然后就会很放松。所以关于睡袋要做到保暖,因为秋天了,早晚就会略微凉一些,我们通常买0度左右的睡袋就好了,一旦你要是在更冷的时节,比如说10月份露营的话,可能就要买零下15度的睡袋,让自己更暖和,热一点会比冷一点好。我早期的露营经验很多时候就是标号买不够,就会总觉得冷。然后地垫,就是一个比如说泡沫垫或者鸡蛋壳的那种垫,能让自己跟地面有一个很好的防潮,有条件的话使用行军床,折叠的行军床,现在有很多很成熟的产品,让自己离开地面。一个睡袋,可以睡得很舒服。当然大家要克服的就是那个你听到细细索索的自然的声音,你是不是能够安然入眠,一旦适应了以后你觉得没有关系了。

J : 对,是的,如果睡不着的话,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早上起来看日出,或者晚上看星空,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洗礼般的感觉。
W : 我记得第一次带一帮朋友去内蒙露营的时候,大家起来的很早,然后把椅子都扎好,坐在那儿等着太阳升起来。我们正好是在一个谷地的半腰坡上,早上起来是有平流雾,然后太阳升起来照在平流雾上,那感觉特别好,那个时候你喝一杯咖啡坐那儿消耗40分钟,是特别美好的。
装备上其实就是睡好、吃好,然后你就会有下一次,你会觉得我的装备有哪些不足,你想我要再补足一些装备,让自己更舒服。总之,其实去户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每个人你只要不受预设,比如说洗澡和我必须要睡在床上才能睡着,把这个困难克服了以后,你就会找到无穷的乐趣。

J : 王老师除了在平面设计这个专业领域以外,其实还做了一个包的品牌,叫身外之物,我觉得包或许特别容易跟您的职业联系到一起,它就是一个其实要把世间万物要装到了一个包里面,它很合理、很好用,但它同时要更加的方便和简洁。
W : 对。做这个品牌其实也是我刚开始就作为一种爱好,但是我发现随着我后来各种爱好的拓展,我觉得可能产品的设计对自己是一个特别好的激励,就是在做产品的时候,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和克服了更多的困难。但同时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就是一个产品和你的用户和你自己使用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闭环,喜欢你产品的人会因为产品认识你,然后大家会因为产品如何在户外使用,或者如何在正确的场景里使用,大家会聚到一起去讨论,就会让一群可爱的人在一起讨论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J : 对,我现在特别明白,就是您的平面设计其实通过了产品的包,让您的这个露营的生活把它全部都联系起来了。

W : 对,串起来了,所以在户外使用比如说我使用了一个Q5方包,它最早的时候是满足我早期特别喜欢的一个用于航海日本船上使用的一个灯,那个灯很重,是一个铜的但是需要保护,所以我就做了Q5的方包,正好把它放进去,然后可以拎着,很舒服地拎到户外。后来我发现,其实我把灯拿出来以后,比如说咖啡的整体套装都可以很好地放到里面,都固定到里面。实际上它是跟我自己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包括比如我的双肩背是第一款产品,测试了很长时间,就为了那个植鞣皮的那个绿色,就是因为我们其实对颜色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就喜欢那个绿色。但那个绿色是什么样的绿就差异特别大,但别人看不出来,他说你在忙活什么呢?半年时间一直在测试那一溜绿,看起来一样,就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些细节上,但是这个过程里面,其实你对产品的那个使用形态和视觉形态都是很享受的,很舒服的一种状态,就是做产品解决设计问题的状态,是你在无限于趋向在你的使用形态里让一个东西美好,然后让另外一个人发现它的美好,就是好像遇到知音一样。

*部分图片来自王捷老师微博

特别鸣谢

楽楽品牌策略机构

媒体合作

Mary@anyuezhai.com

+86 18511083742

关于“新文人”理念

“新文人”致力于打造东情西韵的空间设计。

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张修林在《谈文人》一文中对“文人”作如下定义: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新文人」旨在探讨和研究最适合当下国人的空间环境,一方面我们不能回到古代生活,再次效仿使用明清居住空间结构和对应的陈设;也不能一味照搬欧美空间的设计理念,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空间从尺寸,比例,色彩,材质都不适合国人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新文人」致力于打造东情西韵的空间设计,利用西方的人体工程学和东方对生活情趣的精神解读,两理论相融,营造出最适合国人的生活美学空间,并诠释东方精英阶层内涵所在。「新文人」关注人的感官和感情,其设计语言,尊重人性,亦尊重自然,从山水自然提取设计灵感,集人文的自觉,审美的自觉,生态的自觉于一体,产生和发展出激发人性潜能,凝聚人类精神、物质双重文明的果实。

“新文人美学”探讨从传统的色、声、香、味、触、法六觉营造空间氛围:色,光线色彩,吸取自然的温和色调会治愈人的心灵;声,即声学系统,根据人的状态,对空间尺度进行调整,使人身心舒适;触,材料体系,建立在适合东方人特点的材质之上;香,顺应天地节气,为私宅不同空间寻找独特气息;味,旨包括厨房、收纳、卫浴等不同类别的空间解决方案。

END